讀心經有感之一

從”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“談起。
(内文) 我在“儒道之爭”的短文中已稍有提及,關鍵的概念是“創造”。無中生有的創造本質,使萬有皆成虛妄(illusion),因為創造可以被抹去取消,重新創造,就像電腦中的虛擬世界一般,潛存之相被顯化之後,仍隨時隨地可被刪除,重新建構。之所以肉眼所見之諸相被認為是實相,是因為我們相信了。相信所以作實,不相信則一切皆子虛無有。一如量子的本質,觀察時落實為粒子,一旦移開視線,則回歸還原成自由能量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在35,000年以前,我們來去自如,肉身不過是件外衣,我們回到母星球充電後,重新換件外衣,再繼續未完成的事情。如是而已。
就腦神經學/生理學而言,所有的創造均來自腦前葉的構圖,所有視覺均需腦視覺中樞的認可。這就是為什麼在靈修經典電影“我們知道個屁?”(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?)中,南美原著民看不見歐洲的大船,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知識,腦神經不發射,所以視而不見。以我們自身為例,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光球體(orbs),那是因為我們的腦神經還沒發射到那個地步,所以也視而不見。修煉的功能在此,但需伴之以知識。

釋與道容易被誤解為消極地坐空與無為,正是因為佛陀與老子均沒有闡釋創造的積極性。試想:佛陀與老子如何可能在坐空與無為中成就升天大師?任何升天大師的內在覺知,降服前三印本身的內在爭戰,就是極大的作為。

對於釋與道的反智論點,如果是為了避苦趨淨而作的便宜之計,則與Ramtha的理念反其道而行。 Ramtha重視知識,因此腦神經叢才能發射,才不至於淪為南美原著民對歐洲的大船視而不見,不知大難臨頭,甚至視白人為神祈。引狼入室,而慘遭滅族之禍。
所以在Ramtha必也知識與修煉雙管齊下,缺一不可。
至於去前三印的業障,去執著,去恐懼,這是所有古智慧學院的入門生命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