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蘭:學習到老 細胞不死(2014-12-18)

最近神經科學家發現:學得慢、下的苦功多,反而使大腦新生的神經元活得久;甚至,89歲老人的海馬迴長出新細胞來學習。人還能以「老」為藉口,不繼續學習嗎?

我小時候資質愚魯,人家一目十行,我十目一行,常常妹妹已經背完《論語》去睡了,我還背不上口。

當我急得哭時,父親就安慰我說: 「背得慢,就記得牢。人一能之,己百之,人十能之,己千之;生而知之是少數人,大部份人是學而知之,只要不是困而知之,就沒有關係,因為等到學會了,都一樣,『及其知之一也』。人生只要有達到終點,隨便走路、騎腳踏車都沒差,記得『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』就好。 」

父親的話,使我學會不去看別人跑了多遠,只看自己走了幾步。我從沒想到,我會在大腦中看到了父親說這些話的證據。最近,神經科學家發現:學得慢、下的苦功多,反而使大腦新增的神經元活得久。

一九九八年,神經科學家在一位八十九歲的鼻咽癌病人大腦中,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中有新生的神經細胞。

這個老人家在死前三天,注射了放射性的水brdU去追蹤癌細胞的擴散;三天後,不幸死亡。研究者請他的家屬把大腦捐出來做解剖時,發現海馬迴橫切面的齒狀迴在顯微鏡下有會發亮的神經細胞,表示它們是在注射了放射性的水以後,才出生的新的神經細胞。

這個革命性的發現,推翻了一九一三年神經學祖師爺拉蒙卡哈(S. Ramon-Cajal) 「大腦定型了不能改變,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」的教條,給人類帶來劃時代的意義——既然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以再生,人就可以活到老,學到老,是終身學習。如果八十九歲的海馬迴都能長出新的細胞來學習,人就不能用「老」作藉口,不繼續學習了。

我們的齒狀迴一天可長出幾千個到幾萬個神經細胞來,從老鼠的大腦中看到,如果牠們在新細胞出生後的一到二週內,學習新的技術,那麼大部份的新生細胞可以活下來,不然幾個星期後就死亡了。

最近的實驗更進一步發現,細胞的存活有個條件: 一定要學新的東西(不限於跟海馬迴有關的學習) 。只要下苦功,花時間一直學習,就能使神經細胞活下來,但是,只被動接受訓練或重複做已經會的動作,不能挽救細胞的死亡。

實驗者發現,那些被訓練做反應、但是並沒有主動學習的老鼠,牠們的新增細胞跟沒有接受訓練的老鼠一樣,幾個星期後就死亡。學習的經驗一定要是新的、有努力去學(effortful) 、還要學會(successful) ,才會增加海馬迴新增生細胞的壽命。

一旦存活下來後,它們可以分化成真正的神經元,有突觸(神經元和神經元中間的小空隙) ,也能產生運動電位,它們就融入原有的成年大腦結構和功能迴路中,跟其他的神經元一樣了。

這個發現對學習者是一大鼓勵,只要用心去學,沒有學不會的。我想起小時候含淚站在蚊帳外面背《論語》 ,不知何時可以鑽進去睡的景象,不禁微笑。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,沒有白走的路!(作者洪蘭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2014-10-29 天下雜誌 559期
訂閱電子報或加入會員
影音資訊